台東都蘭:落花鉎 背包客民宿_朱平V.S.小Jay 對談

「財團法人漣漪人文化基金會」是由朱平及陳郁敏所共同創立,於2010年成立於台東,以漣漪效應為理念,希望可以連結社會資源、促進微型企業、幫助創業人圓夢、倡導生態環保及推廣創意文化為宗旨;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希望資金來源不以捐款或募款為主,而是透過有社會使命的營利企業捐贈而獲得。

「落花鉎 背包客民宿」為漣漪人基金會第一個資助的實驗,希望能協助準備好的創業人,推廣台東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發揮無限的可能。下面是我(以下簡稱朱先生)與落花鉎 背包客民宿的負責人丁左昊先生(以下簡稱小Jay)暢談關於成立落花鉎背包客民宿的想法與創業歷程:

—————————————————————————

朱先生:我非常開心且為你感到驕傲,因為你已經開始負起責任去學會經營一家民宿。請跟我們分享,你希望什麼樣的人可以來落花鉎民宿?你期望他們可以從這裡得到什麼?需要什麼?或者感受到什麼?


小Jay:在整理完落花鉎民宿的裝修後,我第一個感覺是「空間會說話」。我希望來到落花鉎的人可以去感受空間所帶來的語言,而不是只有我的介紹。當他自己去發掘探索空間的時候,會十分驚奇的說,「咦? 怎麼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其實很多客人會去探險,先是發現「開關」很多,接著驚訝著每一盞燈的創意。另外,我喜歡分享的感覺,倒不是物質上的分享,而是生活與觀念上的。我覺得會願意當背包客,且來到都蘭與其他人共處,都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分享,分享有關生命的、旅遊的,或是其他任何一切,悲傷也好、快樂也好,在不同的碰撞後產生不一樣的火花,這是我希望客人可以來這邊做的第二件事;甚至,如果他是時常來都蘭,探索過許多地方的背包客,他也可以帶著新來的朋友去玩。來到落花鉎的人可以自己踏出探索那一步,去享受都蘭非常自在、隨性的環境,不需刻意做些什麼,也不必被我這個民宿老闆照顧的很好,他可以很自然的跟都蘭的環境融合在一起,似乎像一條命運的絲線,忽然間,就連在一起了,我覺得是蠻奇妙的感覺。

朱先生:我和許多人分享,都蘭是個充滿很多可能的地方。我跟Ming(漣漪人基金會)當初會決定與你合作第一個實驗,是看重你的個人特質。我們都希望未來其他準備好的人也能來到都蘭或在落花鉎居住幾天,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也希望他們能夠對你產生好奇;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時間重新探索自己,對自己產生好奇。現代人,越來越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好好地去認識自己;然而,對自己產生好奇卻是很重要的人生功課。在都蘭,不是那種能把你侍奉好好的

 

五星級環境,但卻擁有像家庭那樣的自然舒適感,讓你有機會慢下來、去思考,從生活中去感受與別人之間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去感受你不熟悉的另一伴。這中間的過程都是要用心相處,且深入接觸後才知道的東西。換句話說,我也希望來這裡的人能感受到,它不只是一個有趣的空間,而是要走出去感受,可以去糖廠,也可以順便到你在糖廠門口開的小吃店「田口山」。大家可以在這個地方彼此互動,且會遇到很多人生都非常精采的陌生朋友,有機會的話,大家也可以起個大早,跟著小Jay一起去海邊衝浪,享受早晨那非常特別的海邊,被晨曦所召喚或跟太陽請安,一旦喜歡上會使人上癮。藉由都蘭所提供的這種慢下來與自然的環境,讓自己去思考你的下一個五年、你的價值及簡單的快樂。落花鉎民宿真正期望的是,在未來,它可以變成許多老朋友每年一定要來一次的地方,因為這就是他們另外一個在都蘭的家!

小Jay:我自己也非常同意關於朱大哥您提到的這一點,來到這邊所提供的環境,它其實可以讓我們去認識另外的自己。我非常喜好活動,喜歡自然、衝浪、爬山及戶外活動,然而,在這些活動裡面,第一個要學會面對的其實是「自己」。譬如,在海邊等待浪頭,為什麼要等待?浪來了,有沒有勇氣或會不會追?自己身體裡會有很多聲音;尤其當心靜下來時,人類的觸覺會打開,一個是耳朵,一個是眼睛,當這些觸感打開時,你會聽到整個大自然帶給你美妙的感受。我認為願意用背包客方式在台灣旅行的朋友,都很棒!很特別!他們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跨出那一步,且學習獨立。在這邊產生互動、喝杯酒聊聊天,或跟著我去衝浪,感受我的特質,彼此分享不同的人生經驗。更希望的是,每個人能夠像朱大哥這樣,重新定義自己的夢想,在這過程中找到自己與未來的可能;也希望這邊的朋友再來來去去後,接下來的第二年、第三年依然能繼續保持聯繫,告訴我關於他夢想的進展,我會非常開心。

朱先生:希望落花鉎民宿能夠在台灣、在都蘭,提供一個環境,讓大家有時間靜下來,認識自己,讓一些可能發生。另外,我想從另一個角度看,小Jay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有什麼樣的力量讓你一直堅持下去?

小Jay:能堅持下來,跟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青少年時期比較叛逆、愛玩,加上過去家裡環境比較辛苦,時常顛沛流離;與我親近的朋友都知道,我成長過程蠻辛苦的,但大多數朋友都知道,我還是非常快樂!我唯一不斷堅持的就是,把快樂放在我的生命裡!因為,不快樂會活不下去。

朱先生:你當初怎麼會選擇都蘭?畢竟還有那麼多地方可以選擇。

小Jay:老實說,其實選擇都蘭並沒有思考太多。以前來過都蘭一次,當時並不了解都蘭,也沒有太多想法,只是單純的很喜歡衝浪,也喜歡它離海邊、離山邊都近,其他生活機能也都還蠻方便的。

朱先生:但這裡沒有朋友阿?

小Jay:(笑) 對阿! 一開始沒有,唯一的朋友就是我住過所認識的民宿老闆,其他資訊都是來居住後,邊生活才邊認識

 

朱先生:另外,你們有一個特別的計畫叫「打工換宿」,可以分享為什麼想做這樣的計畫嗎?

小Jay:老實說,「打工換宿」也是來都蘭才學。剛開始,曾參考國外所謂的Working Holiday,也思索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但其實早在20年前就開始有「打工換宿」的名詞,最早源自一些南亞觀光島嶼,例如:Club Med;而這近20年,國外(歐洲或澳洲)也開始快速發展所謂的打工渡假,深入了解後,發現每個人的體驗及種種的酸甜苦樂都非常豐富。我將它定義為一種深度旅遊,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觀光,你必須放下你的國家及背景,真實地去體驗與融合當地生活,與他們一起工作、生活,了解他們的語言;觀光旅遊偏向是花錢去看我們想看的,但打工旅遊不一定只有你想看的,還需要自己做、自己去體驗。我覺得很多台灣的孩子在聽到Working Holiday時,第一個都想到Holiday,比較少想到Working;它其實是一種Barter(以等價物或勞務作為交換)的方式,不只是用金錢,甚至可以採取用時數、工作、服務來替代。我最近也有一個想法,就是想提供更多元的交換方式,譬如,我們今年除了提供一般服務性質工作外,也請有特殊專長(彩繪)的小幫手來做彩繪;另外,也請男生來幫忙做一些粗活,像是木工。這過程其實蠻好玩的,相信對他們來說,也是有血有淚的回憶。我希望在未來,也有會音樂的人來教我音樂,或者會語言的人來教我語言,這些都可以去多元嘗試,不是只有一般服務性質的工作。所以,我想跟年輕人分享的是,打工換宿需要付出,但卻能真實地體驗那些付出。

 

朱先生:我也曾經體驗過打工換宿及背包客的年代,但現在已經過了那個年紀。我希望落花鉎是給那些準備好、願意負起責任的人來,包括基本的衛生清潔,例如:上完洗手間可以順手清乾淨;來這邊是自願服務,讓大家都可以參與、融入整個環境。也因為長時間居住,比較了解整個情況,有點類似像國外舍監的角色,這樣你來這裡的參與性跟歸屬感會更強烈,你的正向循環也就開始了。這裡不只是休息落腳的地方,而是能產生grounded(歸屬感)的感覺,當開始有這種感覺時,它會在你生命中逐漸變成很重要的經驗,我希望你可以鼓勵這些人,使他們了解這些體驗。

小Jay:朱大哥講得很對,現代人在都會區生活的習慣性想法就是被服務。會想體驗當背包客,就是在學習實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相信背包客來到這裡,是動手做的機會多,而不是只想著,花錢就應該被服務的心態。此外,要調整心態交朋友,我在國外幾次旅行,發現國外與台灣背包客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國外比較常見到獨立與自主性,而美中不足的是比較冷漠,對住的地方比較沒有情感。台灣或都蘭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它讓我們的行為、行動的速度慢下來,給你許多時間思考後,做事情時會有比較多情感、比較隨和,溫暖度相對是夠的。

朱先生:我想強調的是,這裡設計的生活環境就是讓你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另外,更特別的,是來到這裡如何做彼此的悅日人,透過彼此的言語行為,讓大家感覺到尊重與愉悅,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敏感地去了解如何尊重別人、如何讓人快樂。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歡都蘭、這個部落,利用這個機會,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都蘭的細節嗎?

小Jay:在還沒有成立落花鉎民宿之前,在田口山店裡常會碰到一些客人問我有無認識原住民朋友,想透過我的介紹去對方家參觀;一般遊客會用觀光客的心態來對待當地居民,這其實是讓人不舒服的。我們的心態當然是來放鬆渡假,但更應注意,要受人尊重者,請自重。尤其旅行拍人物照時,請先釋出善意,詢問對方是否願意給你拍照或錄影,並尊重他的決定與意願。在一般遊憩區的小型商店,其實都很樂意提供遊客拍照或參觀,但若對一般當地居民,還是需給予尊重,而不是用去動物園看猴子的心態。

 

朱先生:你夢想擁有一家民宿,現在也實現了。在這邊待那麼多年下來,也看了許多東西,你是否還有什麼特別想嘗試的事情?想去挑戰更多的可能?

小Jay:我覺得最大的啟發是,都蘭可以讓人擁有無限創意的可能。第一次完全自己動手裝潢,是自己的一個夢想,也是一種學習,為我的下一次而學習。想嘗試像朱先生一樣,靠自己能力去設計及規劃,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小地方;另外,也想挑戰創作,透過創作去忠於自己的生命。

朱先生:所以創作對你來講很重要?

小Jay:創作很重要,但也是一條很辛苦的路,正因為如此,我必須經營民宿與小餐廳,使生活可以維持,用多餘的時間進行創作,才能同時兼顧自己的家庭,這會是我心中永遠想繼續下去的事情。

朱先生:我想大家都知道,漣漪人文化基金會是Ming(陳郁敏)跟我的一個小小實驗,希望能在這過程中完成許多創業人的夢想。我也很謝謝大家能夠支持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因為大家(肯夢、肯邦、肯愛、非零餐廳、購買我或Ming書籍的人)都決定支持一件有意義的事,更重要的,希望大家能來落花鉎民宿體驗,找到更多的新可能。基金會協助落花鉎民宿的方式,是透過簡單、免息、免抵押的貸款,然後於兩年內把貸款資金還給我們,我們再把這些資金貸款給另一位創業人;沒有利息沒有抵押,就是基於一種信任。這過程中,我也希望能夠有你(小Jay)參與跟支持,於期限之內把貸款還給漣漪人基金會,最重要的是,還完之後,你可以加入漣漪人基金會,分享你的經驗、喜悅,及你堅持動力的來源,讓其他人知道這是可能的。最後,小Jay還有沒有什麼可以跟大家分享?

小Jay:我想分享自己旅行的感觸。當初我會選擇回來,選擇衝浪,其實與13年前日本滑雪之旅有很大的關係。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滑雪且挫折感非常大,除了無法靈活地運用滑雪板,更碰上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原有的路徑在短短十到十五分鐘內就消失。那次給我的影響,就是體驗了在旅程中的一種心境轉變。我一直很想再滑雪,但台灣沒有場地及環境,探索後發現,台灣可以衝浪,且兩者都是有點類似的極限運動,最後決定冒個險,從滑雪變衝浪。透過旅行,我可以不斷思索並定義自己,思考自我的價值;首先,旅行可以提供我們冒險的精神,其次,開放自己的心去獲取不同想法後,檢視自己的內在。落腳回台灣、回台東都蘭,是因為都蘭是台灣的一塊淨土,也許多數都市人覺得很偏僻,但對我來說,來都蘭的每一天都很充實,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堅持許多人認為做不到的事。台灣社會常常封閉在一個過度都市化的城市,希望大家可以開啟封閉的心靈與視野,勇敢去探索,也歡迎大家來都蘭、來落花鉎,與我一起探索這個充滿未知及無限可能的地方!

朱先生:那我們就謝謝你,也希望更多人可以透過行動來都蘭,支持漣漪人基金會,支持落花鉎民宿。更重要的,是認識我們的小Jay及認識自我!

家庭作業 Assignment

  1. 請上Fasebook查詢「落花鉎民宿」,並且留言鼓勵小Jay,讓小Jay知道您在未來若有空,一定會去落花鉎做短期的住宿,讓自已有機會認識小Jay、認識自己!
  2. 請馬上拿出手機,撥電話給您一位好朋友,對他說「Thank you for being in my life!」(在我的生命中有你是一件美好的事!
  3. 在過年期間,請先去〔好樣思維〕VVG Thinking (華山1914.紅磚六合院?W32棟?杭州北路,北平東路口,洽詢電話:02-23225573,部落格:http://vvgvvg.blogspot.tw/)用行動支持好樣,Grace Wang讓我們清楚知道台灣生活美學的另一種可能。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好樣吃Brunch時就一直喜歡好樣,也看到Grace不斷堅持及一再的突破。最難能可貴的是好樣帶動了一群年輕朋友將餐飲跟生活美感合一,讓這些年輕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及興趣。請讀我專欄的朋友一定要用消費去支持好樣思維(不要僅是逛逛),讓Grace可以感受得到。這不是能不能負擔得起的問題,而是在於您如何選擇您優先考慮的事。好樣沒有用本土、國產、民粹等限制性思維嘩眾取寵,而是跟世界發聲,讓真正用心的人在台灣能成功,分享好樣對台灣生活美學的新定義。We vote with what we buy!
  4. 請上網欣賞這段影片「以色列和伊朗:一個愛情故事?」http://www.ted.com/talks/israel_and_iran_a_love_story.html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造成很大的改變,甚至超乎原本的想像,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大使,傳遞訊息,並且期待最好的結果。如果我們不勇敢做些改變,勇敢嘗試與付出,怎麼期待與人產生不同的連結與共鳴?

給年輕創業人的四個圖表 (The Four Graphs for Start-Ups)

非常榮幸能被邀請成為「AAMA台北搖籃計畫」的導師群之一。最近許多人對台灣的未來都有急迫感,但又覺得政府及大環境似乎也使不上力,很憂心、很無奈。但同時,也有些人決定自己創造自己的工作,做自己的客戶,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走上創業的選擇。「AAMA台北分會」註1的兩位共同發起人,詹宏志好友及顏漏有新友,希望在台灣能推動一個「搖籃計畫」,對少數在「成長期」階段的創業人,提供協助的平台。每年邀請10位導師,培養10-15位具潛力的創業人,推動台灣新的創新公司快速成長,並能連結AAMA美國及中國大陸創業人,協助台灣創業人擴大交流與接軌。

我個人認為這是「捲起袖子,先做再講」的最好例子。做就對了!在此要謝謝顏漏有、陳素蘭、陳若瑜、林麗蓉、林蓓如及張榮貴導師(阿貴),讓我有機會認識這16位年輕創業人。

9月21號在宜蘭舉辦的「AAMA創業營」,我跟這16位創業人分享了幾個在成長期會碰到的挑戰。我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質,樂觀、正向及無比巨大的《恢復力》註2,也因為我們都碰到許多中斷及失敗的經驗,才能夠在這裡共同分享、彼此學習。

接著,我要送他們四個圖表,相信這四個圖表將在他們創業中、成長中,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階段,一定會有不同的體會。我一直強調,我們一定要無懼。Fearless!不要被外界左右,堅持自己,讓自己生活單純一點,只做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命運的事,拒絕太輕易即可賺到錢的引誘。

 

1. 低谷憂傷期(Trough of Sorrow

圖表1:低谷憂傷期(Trough of Sorrow

Wilson, Fred., 2012, Trough of Sorrow, AVC, accessed 15 October 2012,?< http://www.avc.com/a_vc/2012/03/the-startup-curve.html>

此圖主要是針對數位產品,一開始受人注目,被媒體TechCrunch.com註3大量報導及關注,初期有流量,團隊士氣也非常高昂,一路往上爬。但當產品的新鮮度退去,關注的人潮也會散去,原本高漲的聲勢開始下滑。不久,創業的資金有可能快花光,團隊的士氣越來越低落,甚至出走,事業面臨連續的低谷。這個階段是最難熬的,很多人都在這個時候放棄,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堅持,不斷地檢視產品,去發現問題,去改善情況,但況狀是一下好、一下壞。這個嘗試錯誤、忽高忽低的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然而,一直堅持下去的人,有一天會被人看到真正的價值,於是會再度有新的創業資金投入,重新爬升!

低谷憂傷期Trough of Sorrow這個階段是最困難、最艱鉅的過程,有太多問題要解決,人員問題、資金問題等…,都要去思考。但若能夠堅持下去,回過頭來看,你會感謝這樣的經驗及機會,讓自己能具備更多智慧、勇氣去征服下一次的低谷。

最近越來越多專家重視「恢復力」(Resilience),創業人一定要學習「恢復力」,只有擁有「恢復力」後,強大的「執行力」(Execution)才能讓新創企業不斷演化永續。

創業、經營的過程當中,要相信自己,做自己相信的事情,不做自己無法掌握,不了解的事情。堅持下去,回歸簡單以及專注。

希望「AAMA台北搖籃計畫」,能從第一屆開始創造創業人與導師的互動模式,吸引更多創業人參與,讓更多創業人有歸屬感,而不是尋找Exit Strategy(退出投資策略)註4,僅想到IPO,或被大公司買去,只為利益及賺錢。而是要堅持初衷、創造深遠的價值,有更高的理想,找到創業的意義與生命的目的。

 

2.挑戰vs.技能(Challenge vs. Skill

圖表2:挑戰vs.技能(Challenge vs. Skill

Csikszentmihalyi, Mihaly., 2008. Challenge vs. Skill.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1st edition,New York,USA,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創業人可以藉由此圖來了解,每個人的潛能及工作快樂與否,是跟能力、挑戰有密切的關聯。讓團隊學習進步,適時改變,讓每一個人都能有足夠的技能知識去承擔較高的挑戰。一定要有比技能較高的挑戰,才能有成就感。「駕輕就熟」是讓人沉淪的第一個徵兆,例如:安排挑戰低、技能不高的工作,會讓人無聊,甚至完全不關心。因為太過簡單,沒有挑戰性,就沒有成就感。只有設計出需要高技能、高挑戰的工作,團隊才能進入flow的狀態。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會不斷提昇團隊的技能,同時給予高難度的挑戰。

 

3. 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

圖表3:跨越鴻溝 (Crossing the Chasm

Moore, Geoffrey A., 2002. Crossing the Chasm. 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Disruptive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1th edition,New York,USA,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台灣最缺少的就是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不敢做第一個,怕吃虧、做烈士,以至於沒有人敢購買創新的東西,去擁抱新的事物、新的經驗。創業一開始,一定需要一群對創新友善的消費者,也就是有一群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來支持有創意的新產品、新服務。到了早期使用大眾(Early majority)的階段,開始有更多人慢慢去接觸,然後吸引越多人加入使用。晚期保守大眾(Late majority)等到穩定了,大家都使用過且確定沒有問題,才會去嘗試的人;但他們卻只是永遠追尋安全及穩定的跟隨者。

落伍者(Leggards)則是非常保守,沒有興趣且不願意學習新技術和使用新產品的使用者。我希望《PPAPER Business》的讀者,開始覺醒,情願做一個可能會吃虧的Early adopters,讓自己的心境、態度都對創新有極大的好奇,願意做傻子。這種心態對您未來創業,絕對有極大的影響。任何一個創新事業,一定要想辦法跨越從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到早期使用大眾(Early majority)的一個巨大鴻溝(chasm)。太多太多的創新事業,因為跨越不了這個鴻溝(chasm),叫好不叫座,或缺乏持續成長的力量而導致失敗。

若要建立品牌、創造共生共榮的生態系統,首先,一定要讓別人知道您是誰。您必須要像燈塔一樣,不能移動位置;而不是為了讓人知道您在哪裡,反而拿著燈,到處跑來跑去,去迎合每一個消費者。最後,沒有人會知道您到底是誰。

 

4. 不斷創新S曲線的成長方式(Jumping the S-Curve

圖表4:不斷創新S曲線的成長方式(Jumping the S-Curve

 

Nunes, Paul. & Breene, Tim., 2011. Jumping the S-Curve, Jumping the S-Curve: How to Beat the Growth Cycle, Get on Top, and Stay There 1st edition, Boston, US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一開始要投資,業務成長會先往下坡走(孵卵期:Incubation base),克服困難後才會往上爬升(成長期:Growth base)。等待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使用大眾(Early majority)接受後,產品、事業都會走上軌道。然而,創造新的高峰後一定會開始下坡(第一個 S-Curve),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在公司成長之時、往下坡走之前,就要重新開始投資創新。投資創新時,也會先往下坡走,然後再創造另一波高峰,但也一定會再往下坡走(第二個S-Curve)。一間公司的永續成長,就是在公司最好狀態、往上爬升時,不斷創造下一個S-Curve。


註解

1: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1979年成立於美國矽谷。「AAMA

台北分會」以推動「搖籃計畫」為主要工作。

2:《恢復力》(Resilience),安德魯˙佐里(Andrew Zolli)及安瑪麗˙希利(Ann Marie Healy)的著作。

3:echCrunch.com為美國著名的科技部落格:http://techcrunch.com/。2011年秋天成立中文簡體版:http://old.dongxi.net/user/1908,以進行國際化擴張。

4:Exit Strategy(退出投資策略):創業基金或業務擁有者嘗試退出一項投資的變現方式。

 

Reference

* Wilson, Fred., 2012, Trough of Sorrow, AVC, accessed 15 October 2012,?< http://www.avc.com/a_vc/2012/03/the-startup-curve.html>

* Csikszentmihalyi, Mihaly., 2008. Challenge vs. Skill.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1st edition,New York,USA,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 Moore, Geoffrey A., 2002. Crossing the Chasm. 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Disruptive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1th edition,New York,USA,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 Nunes, Paul. & Breene, Tim., 2011. Jumping the S-Curve, Jumping the S-Curve: How to Beat the Growth Cycle, Get on Top, and Stay There 1st edition, Boston, US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家庭作業 Assignment

1. 上網細讀有關「AAMA台北搖籃計畫」的網站:http://www.aamataipei.com.tw/index.htm

如果有興趣,請直接與「AAMA台北分會」聯繫。

2. 四本指定閱讀的書:

1) Mihaly Cs?kszentmih?lyi的著作《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文譯名:快樂˙從心開始)

如果您對正向心理學有興趣,這是一本一定要看的書。設計遊戲的人更要看,了解如何讓技能跟挑戰互補,會讓人進入在flow中的遊戲。

2) Geoffrey A. Moore的著作《Crossing the Chasm:Marketing and Selling Disruptive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中文譯名:跨越鴻溝)

如果您想知道在.com尚未泡沫化之前,關於高科技發展最流行的書,就是這一本!

3) Clayton M. Christensen的著作《The Innovator’s Dilemma》(中文譯名:創新的兩難)

Steve Jobs的書架上有這一本經典的經營管理書,而且很明顯地,Steve Jobs解決了創新的兩難。(千萬不要認為您只是在做文創、時尚、餐廳或美髮院的生意,就不需要看。)

4) Paul Nunes & Tim Breene的著作《Jumping the S-Curve: How to Beat the Growth Cycle, Get on Top, and Stay There》(無中文譯本)

了解如何讓公司能夠突破現有架構,整合團隊的創新與執行力,不斷再創下一個S-Curve成長曲線。

摘錄自《PPAPER Business》No.46 Nov.2012

年輕人, 您夠飢渴嗎? (Are you hungry enough?)

剛從台東都蘭回到家,85歲的母親就跟我細說台灣年輕人,好好的大學畢業,卻跑到澳洲做台勞,為了賺錢,浪費青春,做不是學以致用的事。我母親是我的偶像,除了讓我一生挑剔食物的美味外(因為她做的菜太好吃了),最讓我佩服的,就是她的好學。大概很少85歲的女性會跟著我看天下、遠見及商業周刊。我有時錯過最新一期的雜誌,她還會提醒我。我因為不太看電視,在都蘭的家及台北的小家又刻意不買電視,所以對台灣的大小事,真的除了在網路上看標題或部落格外,並不會被電視名嘴節目或報紙聳人的大標題所影響,日子過的很單純,但有時也感覺到我與台灣的pop culture(流行文化)及時勢有所脫節。而每次也樂得由我的老母親跟我”報告”台灣所發生的大小事。

我無意加入對台灣大學生變為台勞的正反兩面論述,因為時常看我專欄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出國看世界。是的,即使打工成為台勞。學以致用是一個過時的單一價值。藝術家可以成為農夫,律師可以成為廚師,護士可以成為美髮設計師,建築師可以成為餐廳老闆,藥師也可以成為生意人。我真的希望更多大學生成為水電師、木工師、水泥師、油漆師或鐵工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緣及不同的天賦、興趣及選擇,不必再為別人(尤其父母、社會價值觀)而活。擁有豐富的生活(台勞打工,做勞力、危險黑手的事)才能更了解誠實工作、誠實賺錢及行行出狀元的真義。唯有自己或自己心愛的人經歷過後,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心。否則只是大道理,每個人都會講。

正如同我所尊敬的嚴長壽先生所說,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在父母。我並不指望現在的父母做任何的改變,我只是想問現在正在閱讀PPaper Business的年輕人,當您做父母時,您會真的讓自己的小孩不上大學,或大學畢業後去做美髮設計師嗎? 或者讓女兒嫁給美髮設計師嗎? 我最近開始說我也是經營美髮、餐廳的生意人,代理美髮化妝品品牌只是我的另一個生意而已。

其實台灣目前真正的問題是年輕人及企業沒有競爭力及生產力,在一個全球化人才的供需上發生斷層。我曾提出,在未來,越來越多企業經營的先決條件是要能永續,擁抱慢成長、微利潤的新商業模式。微利潤,並不是因為市場競爭力不大,因此削價競爭而產生的。微利潤的產生是因為不斷投資未來,確保能永續經營。而投資未來最大的乘效就是人才的培養及擁有快樂的工作夥伴,而擁有快樂的工作夥伴也就是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我曾跟肯夢人說,肯夢的成功標竿之一就是永遠有許多有才氣的應徵者願意加入肯夢、肯夢學院及肯夢美髮沙龍。我已經不再負責公司的經營,如此我才能在我剩下來的6,100天中,去做些我不做就會後悔的事。因此,剛跟肯夢確認過,絕大多數的肯夢人只要努力,心態正向,在一年後都能拿到32K (起薪在26K左右)。至於未來的薪水就要看每人的生產力及公司的生產力、競爭力、獲利力。我一直希望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反而要注重公司文化、競爭力、負責人的生活價值觀、獎勵制度,甚至聘任哪間會計事務所。更重要的是能否學習世界級的新技能,擁有承擔不同挑戰的機會。如果一個怕挑戰,只想尋求安穩的人,在肯夢絕對不會快樂,薪水的高低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此分享最近我在部落格上回覆一位年輕朋友問題的小故事:

我在美國剛考上藥劑師執照時,班上其他同學選擇直接成為執業藥師,只有我願意去薪水只有一半的醫院做實習藥師。我不以薪水來決定我的選擇,因為我知道,做完實習藥師,我一定能證明自己可以成為全美最有名的癌症中心(M.D Anderson Hospital)的藥師。我的目的是要學全世界最新治療癌症的化療方法。經過8個月的實習,我終於被邀請成為正職的藥師。

知道您要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知道您為了得到所要的,而願意先捨去什麼。千萬不要為了薪水,而失去真正認識自己的機會。

台灣目前還有一個挑戰,台灣一般傳統企業缺少能真正帶領新進員工的企業內部教練。大家都是靠感覺行事,沒有學會如何給正向而且能改變行為的回饋,如何快速讓年輕人學會新技能,增加生產力。一旦生產力提升,薪水自然就會增加,沒有一個企業願意流失有生產力的員工。 ��的藥師。

剛剛收到哈佛商業學院 (HBS) 校友會寄來的一封email,因為我去年是10,000個校友之一,有填如何讓美國能更有競爭力的問卷調查,希望我能再一次參與US Competitiveness Project 2012的問卷。我花了30分鐘回答這項問卷,也學習到美國如何藉著哈佛商業學院 (HBS) 的問卷來對政府、國會施加壓力,讓美國在世界上保有競爭力。

我想跟PPaper Business的年輕讀者分享幾個問卷上的問題:

  1. 讓更多有技能的人移民美國,尤其讓在美國讀完研究所的畢業生能在美國居留移民。
  2. 讓大型企業在國外賺的錢,不必納稅,甚至鼓勵大型企業將賺到的錢匯回美國,也不必納稅。
  3. 鼓勵企業增加員工的技能訓練,及其供應商的技能。
  4. 鼓勵師徒式的學習,鼓勵建教合作,畢業即就業。
  5. 不管如何利用稅法減稅,年收入百萬美金的人都不能付少於30%的個人所得稅。
  6. 僱用員工或辭退員工要有彈性,不能僵化。
  7. 鼓勵創業精神,更讓失敗的人不會被污名化。
  8. 鼓勵建立產業聚落及在地化,讓企業跟社區有更多良性的互依互存。
  9. 沒有任何人被要求一定要參加工會或繳交工會會費。
  10. 政府快速通過有關稅制改革及促進產業的法律。

美國有許多缺點,尤其在外交上,時常用大國的思維霸凌小國,但絕不可忽視美國的自省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美國真正的國力是在民間,因為多元及包容才有更大的可能。

台灣亦是如此。台灣真正的國力也是在民間,就看我們民間有沒有自省力及包容力,有新的覺醒,才能有新的可能。

目前台灣的年輕人,不飢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仍有選擇更有依賴。但是,年輕的朋友們,您真的夠飢渴嗎? 如果夠飢渴,只要知道是您有成長機會、自我實現的可能,您真的會在乎22K嗎?

家庭作業 Assignment

我最近剛加入一個新的網站成為會員www.coursera.org (Take the World’s Best Courses, Online, For Free)。我準備註冊上一些課程。希望有一天,看到年輕人在履歷表上有參加Coursera課程的學歷。我相信您一定會找到想要的工作,因為您已經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世界人。我挑戰有無任何一個讀者註冊Coursera,跟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朋友一同上課。如果完成一個Coursera課程,拿到證書,我將邀請他來Nonzero非零餐廳,分享彼此的故事。

摘錄自《PPAPER Business》No.45 Oct.2012

Artist meets urban farmer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Ming and I interviewed Mr. Lin Chuan Chu (林銓居). A hot day. Clear blue sky with slow dancing clouds.

The interview took place in Mr Lin’s studio in Jinshan, about 10 minutes drive from his farm. As we talked, I realised that Mr. Lin is a typical renaissance man. He has traveled extensively and extremely well read, from Chinese classics to western philosophy. His essays are a joy to read, documenting his travel experience through keen observation and eloquent verses.

I always admire people who accept the trade off so they could follow their heart. Mr. Lin still thinks of himself as a full time artist. Farming is an opportunity for him to stay humble and learn the beauty of nature. Now, he has the earth as his canvas.

Let’s wait for his next master piece.

You can find out more about Lin Chuan Chu 林銓居 from this link. http://www.earth-holder.com.tw/about_1.htm

如果錢不是問題,如果您不需為錢而工作,您會做什麼?

朱平專訪台灣創業人的天使 David Dupouy (下集)

David在訪談中曾提出了以上這個簡單的問題。David也提到「三個圈圈」(熱情、技能、需求)─ 找到三個圈圈交會的地方,就是您能「綻放」(Flourishing)的地方。在整個訪談中,我從David身上學到許多,尤其是他的謙遜、大智慧,以及樂於分享的特質。我真為台灣的創業人感到高興!台灣真的需要更多像David一樣的世界人,讓台灣看到自己的不同,因此更珍惜自己擁有的。我將在未來介紹更多我所碰到的精彩人物,這些人可能不是很有名,但卻絕對值得讓更多人看到。

我一直強調「創業精神」不是當老闆、勇於創業、有冒險精神而已。創業精神是一種人類在有限資源內,能不斷成長永續所必需要有的一種生存方式。在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內都有求生存、創新永續的生命力。在我跟年輕人互動溝通時,我一再提醒,只有在目前的工作中,因為勇於承擔、作自己怕的事、別人不敢做的事、並有所成就及成績,才有可能在當機會來臨時,有勇氣將熱情、技能、需求結合,成為創業人,製造其他人的就業機會,而不是僅創造了自己的工作。

我一直懷疑在大學裡由「尋求安全保障」的教授能真正教出「創業人」嗎?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參加AAMA所推動的創業人搖籃計畫(http://aamataipei.com.tw/)。透過「創業人」與「創業人」的直接分享,可以減少「創業人」失敗的機率,因為我一直相信創業人絕對是一群很特殊的人。我想我要分享的是,創業絕對不是一廂情願的事,除了自己的性格與準備之外,「時機」與「運氣」仍是一個最大的公約數。

以下是訪談的內容(24分15秒處開始):